第三组广告

风水堂:《周易》的预测功能

风水堂:《周易》的预测功能

《周易》,出自历代圣人之手。据称,远古最早的圣人伏羲氏观察天地万物、人世、人生,制作八卦象征其变化的情状,贯通神明的德行。周文王推演为六十四卦,周公撰写卦辞、爻辞,孔子 作“传”阐释经文。

《周易》主要包括“经”、“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象和卦辞,象征六十四类事物及其每卦大意,还包括六十卦展开的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象和爻辞,象征六十四类事物的具体变化形态及其吉凶性质。

“传”,主要是阐释经文即卦象和卦辞、爻象和爻辞的文字,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传十篇。

《周易》原本是一部占卜书,用龟甲叫卜,用蓍草叫占,占卜是远古国家遇到疑难大事以决疑的预测手段。

《周易》的卦象、爻象、卦辞、爻辞、七传十篇又蕴含着天地万物人世人生变化的哲理,弄懂《周易》经传包含的深刻广远的精蕴内涵,对我们传承中华古圣先哲的智慧和认识世间各种事物的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周易》的预测功能,占卜操作极具复杂,上古已是专门的“史”、“祝”执掌,一般人极难掌握。孔子教《易》,也未教预测法而是讲哲理。

孔子十分喜欢《周易》,竹简系绳翻断了三次,并且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第七》)

今天,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但《周易》分析综合变化之理是经过中华历代圣哲锤炼而成的超越时空的事物本质特性和根本思维基础,凝结了中国文化的最佳智慧,值得我们学习、传承和运用。本篇系列短文,就是从《周易》本经出发,对《周易》蕴含的若干变化义理的探索和开掘,以帮助大家掌握《周易》的大体和学习古圣先哲的睿智。

风水堂:《周易》的预测功能

天道运行义理:即上天既存恒常不变的常道又存依时而变的变化的运行原理。

《周易》的首卦为乾卦,即象征主宰之天的皇天上帝。天,元初,亨通,普利,正德。伟大的皇天上帝,既创生了万物,又统领整个大自然。天道运行,万物流布成形,各定品类属性,依天时的变化而变化,万物皆得成长,万国皆享安宁。

这就告诉我们,天是主宰,创生万物,天道支配着万物的运行:一方面,天存在恒常的常道:太阳东升西沉,月亮盈亏圆缺,四季春夏秋冬,万物生成消亡,人世历史治乱,人生出生死亡,周而复始,恒常不变。另一方面,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太阳依时变位不定;初一、十五、三十,月亮依时盈亏不一;时令节气不同,四季依时寒暑有差;生成、发展、成熟、消亡,万物依时发展变迁;兴起、成治、衰落、灭亡,人世历史依时兴衰;出生、成长、衰老、死亡,人生经历依时而过。大阳、月亮 、四季、万物、人世、人生,既存恒常不变的既定法则,又有依时而变的随机奥秘,天道就是恒常不变的常道与依时而变的变化组合而成的上天运行之道:常道贯通于变化,变化蕴含着常道,常道与变化交织在天道的运行之中并体现在天地万物的运行之表。

中华圣哲悟识洞察常道与变化交织的天道,禀执常道正德与善于权宜应变相辅相成,成就了辉煌的圣业圣功。须知,天时变动不息,进退、存亡、得失都是变化的常态:圣人弘道,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存则存,当亡则亡;当得则得,当失则失;可以进则进,可以退则退;可以速则速,可以久则久。无可无不可,唯与常理正义相伴而行。

至于一般人,则迷暗不知常道与变化交织的天道,悖逆常道与执固不变混然不觉,也就难免人生挫败的命运了:当进不进,当退不退;当存不存,当亡不亡;当得不得,当失不失;可进而不进,可退而不退;可速而不速,可久而不久。进退速久,唯个人利欲是视。

是学习中华圣哲的禀持常道与善于权宜变化相辅相成的通达之道呢,还是坚持一般人的悖逆常道与执固不变混然不觉的困穷之道,在于我们个人的选择。但可以肯定的是,皇天上帝也会根据我们是合符天道抑或背离天道而降予福报或祸报的报应。

大地顺承义理,即大地顺天道承万物的原理。

与《周易》首卦乾卦言天道紧密相连的是第二卦坤卦言地道。坤卦象征大地,元始,亨通,利于像雌马一样持守正德。大地极至了:万物依凭它得以成长,大地顺承天道的运行,厚德载物,广含无疆,万物得以亨通。大地演变着:禀承地道的宽厚广涵,顺应天道的变化而呈诸多变化。顺承之理大啊!

这就告诉我们,大地不顺应天道,无以资生万物;万物不顺应地道,无以正常成长;人类不顺应天道地道,难以生成于世;世人不顺应公则公德,社会难以和谐有序;部属不忠不勤,群体难以维持不乱;女子纵情不讲理性,家庭难以和合吉祥;幼童不听父母教化,后代难以健康成长。

虽然不能不讲天道存常,地道有利,公则公平,德行合宜,上司仁善,男子知情,父义母慈,但大地顺应天道,万物顺应地道,人类顺应天道地道,世人奉行公则公德,部属忠勤上司,女子讲求理性,幼童听从父母,则是万万不可缺失的。我们务须谨记:顺承合和而动的义理,是贯通天地、万物、人世、群体、家庭、人生的极至之理。

学习《周易》坤卦,是深知能行顺承合和之理呢,还是坚持唯我独尊的自大,是一个人能否正常亨通于世的关键。

万物新生义理, 即新事物产生的原理。

天地有别:皇天在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传》)大地在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象传》上天的刚劲强健,故君子顺天道自强不息;大地的宽厚广容,故君子顺地道厚德载物。

天地互动:天徒执刚健之道,至极则必“有悔”,归于“见群龙无首,吉”;地徒持顺承之道,至极则必“道穷”,归向阳刚“利永贞”。因此,天地互动交合方得亨通:“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益谦,鬼神害盈而益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周易·谦·彖传》)即是说,天道下济万物而愈显先明,地道处于卑下而上行吉利,天道亏损盈满而补益谦虚,地道变易盈满而充实谦虚,天道济下而地道向上都是天道、地道的运行法则。

因此,天地之道是互动互通的,体现在天下则上下应是互动互通的。互动互通则吉利:“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下下交则其志同也;”(《周易·泰·彖传》)互闭不通则必凶险:“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通而天下无邦也。”(《周易·泰·彖传》)即是说,君子之道是天地、上下互动互通,小人之道则是天地、上下互闭不通。

天下万物的初生新生,正是产生于天地刚柔的相互作用之中,这是一个艰难创生犹如烈风雷雨充盈其间的过程。在新生事物创生过程中,阴阳的激烈互动,险象环生,颇不安宁:或行正得民,得以亨通;或进取极难,停滞不前;或迷失方向,舍弃另寻;或前行吉祥,无所不利;或不能顺利,难以长久。绝对不可误认为,新生事物是一帆风顺的,是永不挫败的。在新生事物颇不安宁的激荡起伏期,作为具有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的人类,只有努力谋划和积极应对,才能克旧立新,促成新生事物的创生。

从事物初生和新事物创生的简略陈述可以看出,《周易》之道多么博大精深又颇含晦涩难明的奥秘啊,无怪乎先圣言“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周易·系辞下》)

道行在势义理,即道的推行在形成形势、趋势、走势、大势的原理。

在自然界,天地交会,万物顺利成长;在人类社会,居上位的和处下位的和谐而志向相向、行动齐心,阳刚进取的居内而阴柔顺服的居外,以义生利的君子居内而唯利是图的小人居外:君子之道成势长盛,小人之道失势消亡,人类社会致治。

在自然界,天地不交,万物闭塞难以生长;在人类社会,居上位的和处下位的不和谐而天下离散混乱,阴柔顺服的居内而阳刚进取的居外,唯利是图的小人居内而以义生利的君子居外:小人之道成势长盛,君子之道失势消亡,人类社会陷乱。

可见,无论自然界的万物生长或闭塞,人类社会的成治或陷乱都存在一个“势”的道理。

但是“势”并非凝固不变,“势”的转变也会带来结局的转变:人类社会致治或陷乱,星火可以燎原,小恶或小善的积累,也可能由小到大,由弱及强,从而转变“势”而改变结局。世事运行存在一定的形势、趋势、走势、大势,形势、趋势、走势、大势可以发生转变而改变结局:行道,不可不知“势”。

儒经说:“道之贵者时。道行,势也。”(《春秋榖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这,讲的就是注重时变,道的推行在形势、趋势、走势、大势。若不能形成弘道扬道胜过逆道背道的“势”——形势、趋势、走势、大势,道的推行也是不可能的。

达道通道义理,即观察天地万物的所感、所恒、所聚可以通达道的原理。

《周易》揭示,天地交感而万物创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察交感,天地万物的运行之道就可以显示了。

《周易》又揭示,日月顺天道而能久照天下,四季寒暑变化而能久成生物,圣人久立于道而能长治。观察恒久,天地万物的运行之道就可以显示了。

《周易》还揭示,刚柔合中,祭祀神灵,奉行正道,顺应天命,可以会聚人心。观察会聚,天地万物的运行之道就可以显示了。等等。

由此可见,面临浩繁复杂的天地万物,只要善于观察交感互动,善于观察恒久所持,善于观察会聚融合,等等,就可以打开天地万物运行变化的奥秘之门,通达天地万物运行变化之道。

《周易》的记载告诉我们,中华古圣先哲正是善于观察天地万物的交感互动、恒久所持、会聚融合,从而发现了天地万物的运行之道。而且,把握了天地万物的运行之道,达到通道的自觉境界,用之于治理人事,天下也就能够成治了。中华古圣先哲就是这样行这样做的,因而成就了垂范千秋的圣业圣功。

道本自然义理,即道的本性自然的义理。

道,是道路,是真理,是真理的道路。道,是天地、万物、人世、人生的根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变化奥秘,为中华历代圣哲一脉传承,由孔子集大成。

这就是说:一方面,道是自存自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论世人认识与否,承认与否,它都自然地运行在世界上;另一方面,道又是可以发现、弘扬的,中华古圣先哲观察天地、万物、人世、人生的诸种变化的交感、恒持、会聚,洞察道的真谛,并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道、实行道,从而完成天工。

道,本是自然,自然而行,无声无息,无张无扬,无显无赫,却在支配着世界一切的运行,而不像圣人一般劳身焦思。仁者见仁称道为仁,智者见智称道为智,一般人日常用道却不知,因而鲜有世人能够通达道的全理。道创生世界、滋育世界的自然本性真是伟大啊!

人类的区别只在于,能顺道而行,可致平安、吉利、成治、繁荣;若违道而动,必陷凶险、危难、动乱、衰落。是顺道而行还是逆道而动,导致成治抑或陷乱,则在人类的选择。

胜任职事义理,即德行、智慧、力量胜任职业事功的义理。

人生在世,总会处于一定的职分,承担一定的职责。它要求人的德行、智慧、力量胜任自己的职分与职责,这样才能建功立业。如果德行浅薄而地位尊贵,智慧狭小而谋虑大事,力量弱小而任务重大,很少不会陷入灾难。

一个人选择的事功,有大有小:小的事功,有小德、小智、小力大体也可完成;大的事功,则必需大德、大智、大力才能实现。小大之别,不可不察;小大之任,不可不分。否则,以小任大,就会带来祸患;以大任小,也未必合宜。

宋襄公德才不济,却要争当春秋霸主,怎能不败?

孟公绰为大国赵魏的国师则优,不可为小国腾、薛的专任大夫。大才任小事,也称不宜。

据自己或他人的德行、智慧、力量,承担合宜合适的职分、职责,似乎是一个人自知或知人的高明之处。而要提升自己或他人的职分、职责,也有待于德行、智慧、力量的提升。

极端义理周易与易经,即事物发展到极端必然转化的原理。

事物的发展,到达极端的境地总会发生转化。“亢龙有悔”,讲的就是具有龙德品行的君子与时偕行,到达极端壮盛的穷极境地,终必产生悔咎。到达此境,盈满不可持久,体现出天德不可为首的天则,见群龙无首,天下也就太平吉祥了。

循此天道,伏羲制作八卦象征天地万物之情状而贯通神明的德行,神农氏创制耒耜且教民农耕、日中而市,黄帝、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相继崛起,通达时变,导民振兴,神奇般化育天下,使万民皆能适应。“《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周易·系辞》。

天道运行的规律即如《周易》所言,达至穷极就会变化,变化就会通顺,通顺就会持久。既能顺应天道而行,必将得到上天的佑助,圣人们的功业就是这样创建的,因而吉利而无不利了。

由此理可见,社会变迁到达极端——无论是顺利成治的极端,抑或不利陷乱的极端,不要狂喜也不用绝望,只要能顺时而变,就会因为合符天道而得天佑助,从而走向通顺持久了。

器用义理,即道在具体时空环境中体现的原理。

道,是超越时空的永恒真理,器则是道的永恒真理在具体时间、地点、对象、情况下的具体体现。时间不同,地点差异,对象各别,情况变化,大道真理的具体体现也会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天人合一、则德合一、常变合一、知行合一、治乱合一、殊途合一的基本真理是恒常不变的,它不会因为时间、地点、对象、情况的变化而丧失其真理性。但是,在器用层面,图徽、尚色、历法、年号、制度、法纪、礼乐、人伦、知识、技术等等,就不会不变,也不能不变,从而显现道与时偕行、与时偕变的通达本性,以及禀道而行的人类创造力的无穷丰富、繁荣昌盛的发展前景。

顺乎天道、合于人性是人类社会运行的普世之道,这一根本大道在远古社会曾体现为大同社会,在后世也曾一定程度体现为封建制的小康社会,秦汉以来的皇帝专制制也有其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因为它是道被扭曲世代的历史产物。自近代以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交织而成的现代化在全世界兴起并曲折扩展,道的运行也就不可能脱离这一人类文明的共同优秀成果,这是大道真理与时代器用的自然结合。这,就如孙中山先生所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存,逆之则亡。”

易简义理,即天地之道平易简约的原理。

《周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天地之道,在阳刚阴柔两部分、两方面、两端的相互作用而生出无穷的变化:

首先:“一阴一阳”易简四字概括变化之理达极致了,易简的四字凝含了一般物变的真经。《周易》,就推崇这种易简的功夫。这是因为,上天以平易始创万物,大地以简约滋育万物,平易、简约是上天、大地的本性。“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于其中矣。”(《周易·系辞上》)

易简数言,可以概括天地之道,而一个人要穷尽天地之道的具体变化,详述天地之道的具体体现,纵然穷经皓首,也未必能做到。因为天地变化之道的时空展现,是永无穷尽的:仅从儒家之礼在周初《周礼》中的制度建树,或者儒家之礼的周代《仪礼》仅存的十七篇中的礼仪记载,或者儒家大义在《春秋左传》中的历史体现,等等,我们就可以看出易简之道,仅仅礼、义二理在《周礼》、《仪礼》和《春秋左传》中展现出来的丰富复杂。以此推之至后代,以至当代,更不用说未来风水堂:《周易》的预测功能,道的展现就无穷无尽了。

因此可以说,天地之道“易简”易为人知人行,而天地之道的展现则是永无穷尽而无限丰富的……

占蓍义理,即以蓍草推演预测未来的原理。

《周易》记载,上古之人遇到疑问时周易与易经,常以蓍草占筮,决断事情的吉凶,占蓍方法是依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数字变化,鉴于这些数字的组合变化上万种,推演方法极其复杂,所以上古之时已是由专司占卜之职的史、祝执掌,一般人极难掌握。孔子教化弟子《易》理,也没有讲述数字占蓍的方法。

一般说来,今人学《易》,重在掌握《周易》陈述的观察变化的思维哲理和思维方法,从对历史积淀、当下现实的观察分析中把握变化的状态从而推断发展的趋势。至于准确预测未来的具体情况,上古专属史、祝之官,今日似乎还存“算命先生”吧?

其实,未来的情况是难以准确预测的风水堂:《周易》的预测功能,因为影响未来结局的因素太多而它们又处于复杂的动态作用之中,而且未来还会出现哪些随机变量也难以预断,虽有规律可循和趋势可判,但其具体演变则千变万化,我们势难一一把握,靠得住的似乎不是占蓍之类的算命预测术,而是敏锐地觉察到变化的发生而及时分析应对,也即是“与时偕行”、“与时偕变”的权宜变化之道。

数理之理,即对事物组成及其变化进行数量分析的原理。

儒家重数,从天地(乾坤)阴阳两方面及其互动开启事物的萌生、变化,这是观察事物的组成及其变化的基本方法。

但是,事物的组成、变化并不限于阴阳两方面:道含天道、地道、人道,是从三方面认识道的组成、变化;阴阳交互变化产生四季,古圣之道有言语、行动、制器、卜筮,是从四方面观察自然和古圣之道;大地存金、木、水、火、土五材,是从五方面讲地材的构成;《周易》每卦下含六爻,是某一变化状态的六种具体变化形态象征事物的吉凶;八卦相荡,讲的是八种变化状态的相互作用;六十四卦,即是八类变化状态,(八卦)演生出来的六十四类变化状态;三百八十四爻,则是象征三百八十四种变化具体形态的吉凶;《周易》上下篇六十四卦共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策,即是象征天地万物的千变万化。等等。

因此,可以说,以事物的两方面、两层次及其互动为基本分析方法,兼及事物的多方面、多层次及其互动为补充分析方法,是《周易》的数理分析方法和数理思维方式。这要求我们,对具体事物 的具体组成或具体变化,应从两方面、两层次以至多方面、多层次及其互动作具体分析。对此,孔子说:“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周易·系辞上〉)

节制义理,即适度节制的原理。

《周易》道:“节,亨;苦节不可,贞。”(《周易·节卦》)。即是说,节制,亨通。节制过苦是不行的,须持守中正,节制之道不可至穷尽境地。

这就告诉我们,人皆有利欲,不可不适度节制:徒知顺应利欲而不知节制,势必导致利欲的放纵无度而害人害己害社会;节制过分至苦,也会造成利欲的不得满足而伤己伤人伤社会。节制之度,在社会的合理合宜的制度法纪:遵循制度法纪,不害人害己害社会,方为善举;违逆制度法纪,害人害己害社会,必是恶举。

由此可知,良性制度和公正法纪,是世人追求利欲、保障利欲、节制利欲、衡量利欲、扬遏利欲的尺度和准则。这就是追求利欲节制的利欲中道和利欲正道吧?

顺序义理,即事物的变化按一定顺序展开的原理。

在古代圣哲看来,世界的变化并不全然是混乱无序的,而存在一定的顺序。从天地创生万物开始,世间万物的变化是按一定的内在联系而有序连接的:

《周易》六十四卦的展开,有天地然后万物才能创生,所以以象征上天的乾卦和象征大地的坤卦为开端,以下是象征萌生的屯卦,以下是象征初始的蒙卦,以下是象征滋养初始之物的需卦……,以此类推,直至象征事物不可穷尽的第六十四卦——未济卦。

不仅天下万物之间有序连接,即使某一事物的某一具体形态,也如六十四卦中每卦的六爻所显示的,按照初始、中间、终结三阶段演变:初爻(初始阶段)难知,此时万几涌现,往往难得其要;中爻(中间阶段)刚柔是非相杂,却孕育存亡吉凶的结果,因循多誉、多凶、多惧、多功的周期变化;终爻(终结阶段)则最后成就吉凶的结果。

可见,世上万物以及某一事物的运行,呈现出一定关系的有序运行,尽管也存在难以预测,难以捉摸的的突变。

周而复始义理,即完成一轮生成又开始新的萌生的永无穷尽原理。

本来,《周易》自上天创生而大地滋育初生事物开始,至象征事功已成的“既济卦”终结,就完成了事物事功的运行,《周易》之卦也可以就此结束了。

但是,《周易》却告诉我们周易与易经,“既济卦”象征事功已成,若此时终止,成功之道则穷极而终致危乱。紧接一轮生成成功之后的,是新一轮萌生而不知前景的“未济卦”。犹如小狐狸过河,沾湿了尾巴,并无利益,不能继续前行,故新的危难难免。也就是说,完成了一轮的生成,又会有新的萌生,事物的变化发展永无穷尽。

人类社会也是如此,一代人完成一代人的事功,但人类社会的变迁并不会终止:一代人完成一个事功,又会有新的事功出现;一代人完成了一代人的事功,新一代又会面临新的事功。一代相承,代代相继,人类社会也就从低到高到更高到更更高无限延续,永无穷尽……

《周易》在象征事功已成的“既济卦”之后,竟以象征事功未成的“未济卦”结束,这不能不让我们为中华古圣先哲的深远洞察力所叹服。

所以我们说,中华圣哲之道凝结了中国文化的最高真理和最佳智慧,怎么能不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呢?

注:本序列短文,仅仅是对《周易》若干义理的诠释说明。若读者对《周易》的精义概述感兴趣,可参阅我的《儒家精义:道》一书第三章第三节“常变合一的人生智慧”。(宋一霖)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