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组广告

(李向东)中西方文化对数字意义的不同解读

(李向东)中西方文化对数字意义的不同解读

数字本来是一种计算符号,用以计算事物的数量或动作的顺序,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或动作发生的顺序或范围的大小等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于受到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宗教信仰、语言习惯和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数字被赋予了丰富而多样的文化内涵。除了原先的功能和意义外,数字还承载了许多文化信息,而这些文化信息通常又带有鲜明的中西方文化特色,从而产生了对数字意义的不同解读。

1. 中西方文化对数字好恶的差异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数字不断地被使用,渐渐地在其计算功能的基础之上,发展出了相当多的文化内涵。由于这些数字的文化内涵不同,人们对这些数字的情感也就产生了差异。一些数字因其美好的内涵被人们所喜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愿意接触和使用它们;而另一些数字由于带有令人厌恶或畏惧的内涵,则渐渐成了禁忌。

因为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双”具有完满、和谐的寓意,同时也暗含对称、对比的构成模式,所以中国人偏好双数,中国文化对双数(4除外)也情有独钟。这种对双数的喜爱,不仅体现在大量的日常用具和生活习惯中,甚至在世界的认知方面也有明显体现。比如易经堂国学数字文化,《周易》认为宇宙起源于太极(李向东)中西方文化对数字意义的不同解读,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经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六十四卦。在一些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加喜欢单数(13除外),双数反而被视作是不吉祥的,很多西方国家十分忌讳收到双数的礼物,其渊源是西方人喜欢玩骰子游戏——一种使用两枚骰子的游戏,骰子(dice)的复数为die,由于die本身还有死亡的含义,所以双数渐渐成为不受欢迎的数字。

(李向东)中西方文化对数字意义的不同解读

提到中国人最喜欢的数字,“八”和“六”绝对是前两位。中国人对“八”的喜爱源于广东人把“八”念成发,寓意发大财、交好运,对于商人而言这个谐音的吉祥意义非同小可。另外,在中国文化中“八”这个数字还有周到圆满、祥和尊贵的意思,如“才高八斗”“八面威风”“八面玲珑”等。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尚“六”的传统。“六”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数字,中国的许多传统文化都与“六”有关,比如:《诗》《书》《礼》《易》《乐》《春秋》并称“六经”;礼、乐、射、御、书、数并称“六艺”;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天地四方称为“六合”。民间甚至有将“六”读成“顺”的习俗,从而也就有了“六六大顺”的说法。农历逢六的日子也被认为是娶亲、开业的黄道吉日。

与中国文化刚好相反,“六”在西方文化中是一个非常不吉利的数字。西方人对“六”的禁忌源于对“七”的喜爱,他们认为“七”是一个吉祥的数字。提到西方文化中最为禁忌的数字,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13”。“13”之所以成为禁忌数字,是因为传说耶稣受害前和门徒们共进了晚餐。参加晚餐的第十三个人是耶稣的门徒犹大。就是这个犹大为了30块银元,把耶稣出卖了。其实,西方文化对“13”的禁忌最早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北欧神话:在天国举行的宴会上出席了12位天神,席间突然闯进来一位不速之客——凶神罗基,这第十三位来客的闯入使天神宠爱的柏尔特罹难。

作为中国社会禁忌数字的“四”,在古代却是一个很吉祥的数字,这体现在四季平安、四平八稳、四海升平等词汇中。但是由于“四”和“死”谐音,所以在中国文化中,“四”成为了一种禁忌,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尽量避免碰到这个数字。除了“四”以外,中国人还比较忌讳“73”和“84”两个数字,这是因为被誉为“圣人”的孔子在73岁时过世易经堂国学数字文化,而被称为“亚圣”的孟子享年84岁。人们认为连圣人都很难活过这个年龄,一般人更不用提了,这两个年龄也就成了人们晚年的一大关口。

2. 中西文化中对其他数字含义的认知

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对“三”这个数字都十分重视。佛教讲“佛、法、僧”三宝,讲“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讲“经、律、论”三藏;儒家讲“天、地、人”三才,讲“君臣、父子、夫妻”三纲;儒、道、释为“三教”,道教有“玉清、太清和上清”三清;基督教讲“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讲“信、爱、望”;希腊神话中有“宙斯、波塞冬和哈迪斯”三位主神。中西方对于“三”的重视或多或少是因为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三个支点是所有结构中最为稳定的形式。

“五”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十分特殊的含义,它是一个和谐、优美的数字,表示“圆满、完全”,中国人对于数字“五”的这种认知,很大程度上上是受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学说的影响。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人独创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结晶,五行学说所拥有的光辉的哲学思想,对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由木、土、火、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所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包括人在内)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的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五行学说的这一哲学思想为中国地理学、医药学、建筑学、政治学、宗教学、军事学等学科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中国人对数字“五”的偏好,正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继承的结果。而在西方,数字“五”本身是不具备什么特殊含义的,但是当“星期五”和13碰到一起却成为西方人极其忌讳的恐怖组合。相传基督耶稣受难于星期五,再加之西方人对数字“13”的忌讳,当星期五恰逢日历中的13号,这个周五就成为了诸事不宜的“黑色星期五”。

(李向东)中西方文化对数字意义的不同解读

“九”是个位数字中奇数的最大值,在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中奇数属阳。《黄帝内经·素问》中说:“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凡数指其极者,皆得称之为‘九’”。九为数之极,因此“九”象征着“极阳”,象征着“天”。由此“九”又引出“无限”之说,继而演化出“神圣”之意。于是,中国古代帝王为了彰显自己的皇权天命,竭力把自己同“九”联系在一起。比如:紫禁城大门上的门钉横竖各有九枚,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另外,“九”与“久”同音,表示长久、永恒,因此中国文化赋予了“九”更多的美好含义。

数字作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宗教信仰、社会习俗、历史背景、语言特征、美学思想等方面的差异,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以及不同的文化中(李向东)中西方文化对数字意义的不同解读,同样的数字被赋予了不一样的寓意。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数字不仅是单纯的计量工具,而且还是承载着许多文化信息,蕴涵着特定民族、特定时期的文化内涵易经堂国学数字文化,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数字文化现象。因此对东西方数字文化差异的探讨不能局限于其计算功能,还应将数字与语言、审美心理、社会习俗、宗教文化结合在一起。

如需阅读整本书的内容,可联系……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