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组广告

王财贵:读《易经》我想到一个故事

王财贵:读《易经》我想到一个故事

王财贵,男,民国三十八年(西历一九四九年)生,台湾省台南县山上乡人。

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曾师事掌牧民先生、王恺和先生、牟宗三先生。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鹅湖月刊社主编、社长,台中师范学院语教系教授、华山书院院长、台湾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著有《读经二十年》(中华书局2014年版)。

一提到读《易经》我想到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叫杭辛斋,他是清末民初的人,他在清末曾经考过秀才、举人。

王财贵:读《易经》我想到一个故事

杭辛斋,图片来自网络

王财贵:读《易经》我想到一个故事

参加革命党,曾经被抓去关了一阵子,后来到了民国,他又反对袁世凯称帝,又被抓进监牢,他一进牢房,就有一个人冷笑一声说:

“你果然来了!”

杭辛斋抬头一看,是一个须发俱白的老年人,就问:

“什麽意思?”

那老人说:

“我三天前就知道你今天会来。”

他说:

“你胡说。”

这个老人说:

“你看看墙壁上,我已经写下来了,某月某日杭辛斋到此。”

果然他已经写好了。这个老人就跟他说:

“我有易学命相之道,本该要传给你,我在某月某日就要受刑了监本易经原文,现在只剩下一个月,我教会你这一套,你出去一定要传下去,你到某年某月某日你就可以出狱了。”

王财贵:读《易经》我想到一个故事

于是就传授他《易经》义理相术之学,杭辛斋学好出狱以后,立志潜心《易经》,搜集了几百种易学的书研究,成为一个易学专家,为民国政要讲授易学。

有人问杭辛斋说:“《易经》这么难,我们怎么读呢?可不可以介绍一些注解?”杭辛斋说:“不读经,看注无益也”,又说“不熟读经王财贵:读《易经》我想到一个故事,看注仍无益也”。

这是在他的《易学笔谈》上面所记载的话。

王财贵:读《易经》我想到一个故事

学易笔谈监本易经原文,书影,图片来自网络

他告诫人说你不去读易经本文,只看注解是没有用的。接下去再说,你假如没有把易经原文读得很熟,光看注解,仍然是没有什么益处的。这意思是什麽呢?意思是你要应先读原文监本易经原文,而且要把原文读熟。

王财贵:读《易经》我想到一个故事

王财贵:读《易经》我想到一个故事

监本易经,图片来自网络

像《易经》这本书,不止是要读熟,照杭辛斋的建议是——要全本背下来,背得滚瓜烂熟,这样才足以谈《易经》。把这些经文背熟之后再去看注解,或听人家讲解,才能受益,要不然统统没有益处,都是在做虚假的功夫。我想,读易经是如此,读所有的经也应如此。

为什么读经要用这种方法呢?我们先应了解“经”的特殊意义,什麽叫“经”呢?天经地义、永垂不朽的书,它通体是智慧,整本书每一句都表现了无穷的智慧,它指引人一种历久弥新之道,这种书,必定流传千古,这种书叫作“经”。

经不是随便的书,不是哪本书都可以称为经的。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几千年历史中没有几本书可以称上经的,也不是很多人都喜欢读的书就是“经”,很多人喜欢读的书叫作畅销书,不叫作经。这些经代表了智慧,智慧是永恒的,所以经是不会过时的。而它既然充满了智慧,你熟读了它,将来才有融会贯通的机会。所以,经文必须熟读,何况《易经》?

据说《易经》的每一句,每一个词语,甚至每一个字,都互相关联,前面提到了一个词、一个字跟中间后面再提到这个词、这个字是有关联的。所以,研究《易经》的人们认为一个词、一个字都不能够放过。

唯有全书烂熟了,才能时时“玩索”,而有所得,在错综复杂中看出脉络分明,凡是想学易经的人,必先全文背诵,这是基本工夫王财贵:读《易经》我想到一个故事,这是古人的教学传统。

(本文摘编自王财贵讲座《易学与人生》,特此说明,鸣谢!)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