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组广告

《说卦传》十翼之中专注解释八卦之来源

《说卦传》十翼之中专注解释八卦之来源

《说卦传》十翼之中专注解释八卦之来源。八卦是六十四卦的基础,要解读六十四卦,必须要精研八卦之理象数。故《说卦传》所说为基础,《系辞传》所说为全体。两文互参,才能相互印证。

这里着重解读《说卦传》开篇: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文章如行云流水《易经·说卦传》全文原文解释白话文,词意通达,天衣无缝,让人叹服。但读经典关键不要停留在表面的优美,而要真正理解其中的深意,看到文字后面的逻辑和结构。

首先看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后,有六小节,每一节都独立存在,而又前后逻辑关联。六小节分为两部分,前三节讲立卦的过程,为卦之先天之源;后三节讲卦的变化,为卦后天之用。所以这一节讲的就是圣人作易的方法(即体)和目的(即用途)。

先说前三节《说卦传》十翼之中专注解释八卦之来源,提出了三个概念:神、数、卦,也即理、数、象。三者之间,理生数,数生象,一定之顺序也。邵雍亦持此说。程颐以理为世界本原《易经·说卦传》全文原文解释白话文,主张“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 。故邵雍之说是,而程颐之说非也。

“幽赞于神明而生蓍”者,荀爽曰:“幽,隱也。贊,見也。神者在天,明者在地。神以夜光,明以晝照”。“幽赞”和“神明”皆一阴一阳。《易·繫辭》:“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故此句实明立卦的根本来自阴阳。

“参天两地而倚数”者,明数之来源。谈数必离不开河洛。《易·繫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也说明河洛在卦象之先。“参天两地”的解读,众说纷纭,无有定论。各种牵强的说法都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注疏者脱离上下文来解释,而不是用全篇的逻辑来推敲。按照前面所说的逻辑,首先一定不能从卦象解,而必从河洛求。参者,三也。参天两地,即五也。河图生数有五,其中一三五为阳,属天。二四为阴属地。“参天两地而倚数”,即说明数的基础即河洛中的五行也。结合前面的一节,那么很清楚,就是讲的阴阳五行是八卦的基础。阴阳为体,五行为数,八卦为象。卦中有体有数,而基础为阴阳五行。如此理解,循序渐进,而能融为一体,方不负圣人作易之心也。其它解说,都太过繁琐,沦于细枝末节,与《说卦传》之意不相符也。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者,此一句重点在于一个“变”字。《黄帝内经: 素问: 天元纪大论》:“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易者,变易也《易经·说卦传》全文原文解释白话文,就是讲如何在变的趋势,以及如何趋吉避凶的。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要建立相互之间的关联。卦的阴阳是根本,而变化是象和用。故卦爻所标为“九”或“六”,此老阳老阴之数,就是表明卦以变为用也。

“发挥于刚柔而生爻”者,说明爻辞的来源。《说卦传》下文:“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阴阳为天之道,刚柔为地之道。故卦象天,而爻象地也。一卦一太极,有其情性。每一爻代表一时一地,或柔或刚。此卦在一时一地发挥其情性,其吉凶悔吝则用爻辞来总结。《易·繫辭》:“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彖辞总言一卦之象,而爻辞言乎其在一时一地之变化也。彖配天,爻配地也。

“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者,此说明以天地之道以立人之道也。所得者,天地之道,德者人也。“理于义”者,把天地人之道推行到“义”的目标上去。何为义?《易·繫辭》:“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所以义就是让人民生活富足,三观端正,惩恶扬善。易道的目标,就是依天地之道,建立经世济民之道。此明《周易》中大小象之宗旨也。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者,虞翻曰:以乾推坤,謂之窮理,以坤變乾,謂之盡性。性盡理窮,故「至於命」。这个注解以乾和坤的关系来定义理、性、命,符合一阴一阳之旨。我们也可以说,以道致用,为得理。以象返道,为复性。一往一复,直至穷之尽之,方得体悟到命也。何以穷之尽之?从易经角度讲《说卦传》十翼之中专注解释八卦之来源,当然就是精研八卦以及六十四卦之体象用,方能至于命。命者,明也。《金刚经》云:“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明了理,还要修,方才能明。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也。

搜罗各家之说,参合己见,总以切合“一阴一阳”为标准,得一篇之悬解。悬而未决之见解,尚待以后更正也。呜呼!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